耳鳴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,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。耳鳴是指沒有外來聲音時仍然感到聲響,其聲音可大可小,可為突發性或慢性發展,或伴隨耳堵塞感,部分患者自覺聲音來自頭顱。而耳鳴有多種不同的成因,例如頭頸血管疾病,肌肉痙攣,内耳及聽覺神經系統異常有關等,部分病人可見聽力下降。
在中醫角度上,耳鳴主要與臟腑及經絡病變有關,與耳有關的經絡主要為足少陽膽經,手少陽三焦經,足陽明胃經,手太陽小腸經及足太陽膀胱經,而臟腑上則以肝脾腎關係較為密切。耳鳴病因病機上可分為虛實兩端,虛者主要與氣血虧虛及肝腎不足有關,其聲音多似蟬鳴,聽力逐漸下降,勞累時易發;而實者則多與風熱,肝火,痰火及血瘀有關,其聲響大,多為突發性。
臨床證型上,耳鳴可大致分爲肝腎虧虛型,氣血虧虛型,風熱外襲型,肝火上擾型,痰火鬱結型,氣滯血瘀型等。以下簡單介紹各證型的臨床症狀:
(一)肝腎虧虛型:耳鳴如蟬鳴,聽力漸下降,腰膝痠軟,頭昏眼花,夜尿頻多等
(二)氣血虧虛型:耳鳴聲小,勞累時加重,面色無華或萎黃,神疲,大便溏薄等
(三)風熱外襲型:突發性,可見於單側,如吹風樣,或伴耳脹悶感,伴外感症狀等
(四)肝火上擾型:聲大,情志不遂時加重,可伴胸脅脹痛,口乾苦,面紅目赤等
(五)痰火鬱結型:兩耳轟鳴,耳堵塞感,頭重,脘腹脹滿,咳嗽痰多,二便不通等
(六)氣滯血瘀型:與情志不遂或外傷有關,突發性,可伴頭暈頭痛,心煩急躁,脈澀,舌暗等,並多見其他全身血瘀之症。
而在治療及預後上,一般虛證較多,或多見虛實夾雜。久病者多與臟腑虛損有關,可漸變耳聾,不但較難治,預後亦較差。故建議耳鳴初起則及早接受治療,並積極配合改善生活作息,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另外,突發型耳鳴耳聾者建議先作專科檢查, 以免因缺乏及時治療而出現永久性失聰。
撰文:黃頴芝中醫師
香港中文大學針灸學理學碩士
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(榮譽)
更多健康生活資訊及養生熱話:
Instagram: http://www.Instagram.com/healthwins.hk
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ealthwins.hk
如果你有任何關於健康新知、疾病問題、健康潮流、健康食譜、塑身美容心得、運動分享、甚至係運動/醫療疾病的新聞稿,都歡迎聯絡編輯及歡迎任何廣告合作/品牌邀約。
電郵聯繫: info@healthwins.com.hk
廣告合作: sales@healthwins.com.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