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病毒病在中醫學角度屬「溫病」範疇,具高傳染性及發熱的特點,第五波疫情主要涉及Omicron,其初起症狀多是咽部不適,之後見發燒、惡寒發熱、咽痛、乾咳、頭痛、周身骨痛、神疲等症狀。
不少人出現發燒就好擔心,尤其是媽媽們見到小朋友發燒就更加慌亂,其實發燒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很重要,發燒屬身體自然的機制,當有外來邪氣,若體內正氣充足,能與邪氣對抗,體溫自會升高,所以能夠發燒証明體質相對良好,而最緊要是體內有足夠津液可以出汗,幫助熱退。
中藥的角色是幫助身體出汗,若津液不足(即體內水份不足),處方會配合生津清熱的藥物;或有些病人濕重明顯,需加入化濕藥,對恢復脾胃功能及提升正氣有很大幫助。Omicron傳播力強,通常家中有一個人受感染,其他家庭成員都很易中招,但縱使同住家人全部陽性,每個人的中藥處方都可能不同。
通常燒退後,正氣充足人士身體好快恢愎,未見或只有輕微後續症狀,經休息後可自行痊癒;但若體質素來較差,或在治療期間服藥或護理不當,就容易出現以下症狀。
部分患者因熱病傷津,加上抗邪用上大量正氣,體內形成氣陰不足的狀態,引起咽痛、乾咳、口乾、聲沙、低熱、皮膚乾、疲倦等症狀,而咽痛在這個時候仍會出現,但已經不能單用早期清熱的方法,更要配合養陰,飲食上可多用沙參、玉竹、百合、花旗參、雪耳、蓮子等益氣養陰的食物。
食療方 – 沙參玉竹瘦肉湯
材 料 : 沙參、玉竹、淮山、蓮子各30g、麥冬15g、陳皮1片、瘦肉300g
- 所有材料洗淨。
- 瘦肉切件,汆水備用。
- 鍋中加水煮滾,放入所以材料。
- 再次煮滾後,轉中小火煲1.5小時。
- 最後加鹽調味即可。
有一部分人由於在治療途中服用過多退燒藥、連花清瘟膠囊等的寒涼藥物,熱是退了,但因過服寒涼損傷脾胃,拖長患病時間,並引發胃口差、胃脹、反胃、噁心嘔吐、腹瀉、神疲等症狀。有寒推積在體內,還可見咳嗽伴白痰、流鼻水,甚至有病人轉陰性後3周仍整日咽中有痰,經常要清喉嚨,飲食上可多用溫中健脾去濕的食物,例如陳皮、生薑。
食療方 – 藿香陳皮生薑茶
材 料 : 藿香3克、陳皮1角、生薑3片、水200ml
- 材料洗淨並剪成細塊。
- 鍋中加水,加入所有材料,大火煮25分鐘。
- 或在保溫杯加水及材料,焗泡30分鐘。
可每天飲用,一日不宜飲用多於2杯
以上食療只供參考及病後輔助之用,不能替代處方中藥,如有疑問,請諮詢自己的中醫師。
撰文:何肇婷中醫師
香港註冊中醫師香港大學中醫學碩士(針灸學)
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(榮譽)
更多健康生活資訊及養生熱話:
Instagram: http://www.Instagram.com/healthwins.hk
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ealthwins.hk
如果你有任何關於健康新知、疾病問題、健康潮流、健康食譜、塑身美容心得、運動分享、甚至係運動/醫療疾病的新聞稿,都歡迎聯絡編輯及歡迎任何廣告合作/品牌邀約。
電郵聯繫: info@woocommerce-1356270-4988543.cloudwaysapps.com
廣告合作: sales@woocommerce-1356270-4988543.cloudwaysapps.com